向左 Z 世代,向右 Alpha 世代 —— 00-10 后研究报告丨初心分享

2025.09.05

嘿,朋友们!准备好一起潜入一个充满流动性、不确定性,又处处是机会的新世界了吗?你可能听说过 Z 世代,甚至 Alpha 世代,但你真的了解他们吗?当他们一步步迈入大学、走进社会、成为逐渐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可不是多数人想象中只会刷短视频、玩游戏、逃避现实世界的“数字原住民”,更是逐渐演化出“液态生存哲学”的新世代 。

在他们眼里,生活就像一杯加了冰的可乐,不断冒泡,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让金钱流动起来,把投资当成表达自我价值观的方式 。他们不再追求那种“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份工”的稳定感,而是更相信“随时拥有驾驭变化的能力” 。他们可能是你见过最擅长“情绪消费”的人,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一场音乐节来对抗压力,因为对他们来说,“快乐”和“体验”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

这一代人已经无法信仰“先苦后甜”的哲学,通过这次分享,希望能带着大家看看这些年轻的新世代,到底是怎么在不确定的浪潮里,活成一艘艘能随浪前进的酷炫舰船的 。

01 新世代年轻人的有趣特质

新世代年轻人正在践行着一种“液态生存哲学”,财务上让金钱流动投资而非过度静态储蓄,关系上保持形态流动可变 不过重约束彼此,消费上追逐快乐体验的流动,认知上则在平台的信息流推荐流里自由穿梭,文化上主动让感兴趣的各类元素流经自己,职业上常常切换方向 重在体验。 财务流动的背后是 “对安全感的新定义”—— 不依赖固定数字,而相信自己驾驭变化 随时积累的能力;

关系流动的内核是 “对真诚的坚守”—— 不被固有形式绑架,只在意互动的真实情感;

认知流动的契机是 “对真相的渴望”—— 不执着于观点和角度,而是通过多元路径来更接近真实。

在这个确定性不断瓦解的时代,“液态生存” 不是随波逐流的妥协,而是主动选择的弹性策略。它让年轻人既能在变化中灵活转身,又能在流动中守住自我,最终在不确定的浪潮里,活成能随浪前进却不会中途折戟的舰船。

1. 更注重财务规划,投资代替储蓄,并且会选择配置与价值观匹配的资产

  • 根据调查,全球年轻 Z 世代中持有股票的比例自 2017 年以来增加了 46%,没有任何储蓄的比例下降了 29%。并且 Robinhood24 年财报中 Z 世代用户占比达  22%,托管资产同比增长 65%。

  • 新世代年轻人在选择资产时,还十分注重与自身价值观的契合度和趣味程度。在他们看来,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更是一种表达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方式,例如在面向年轻人的投资平台中,就出现了按创始人星座、按流行穿搭风格(例如 Cleanfit 风格标的)、按 ESG 友好度等多种趣味维度划分的股票推荐。

  • 比起父辈 “攒够钱再行动” 的逻辑,TA 们更相信 “让钱先流动起来,机会会自然浮现”。这种流动性反而降低了财务脆弱性:当经济波动来袭,分散在不同渠道的资金可以快速重组,不像静态储蓄那样容易因单一风险(如通胀、行业衰退)被冲击。

2. Born Digital,按需社交,不再依赖单一关系,保持更强独立性和主体性

  • 微博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搭子”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声量达到 1299.3 万,互动量高达 33.3 亿。豆瓣小组数据显示,2024 年下半年“搭子”相关话题月均新增讨论量突破 12 万条。小红书 2025 年上半年的“搭子”话题已经达到 6100 万条讨论+。

  • 年轻的新世代们习惯构建轻量化、场景化的社交关系,以兴趣圈层替代深度绑定,偏好“搭子”关系(基于特定需求的临时陪伴)和兴趣爱好圈层,追求高灵活性、低压力的社交状态,避免关系中过重的情感负担。并且很少区分“线上”和“线下”世界,因为两者对 TA 们来说是一体的,例如会通过线上游戏社区结识朋友,再将友谊延伸到线下活动中。

3. “性价比高的情绪价值”成消费刚需,关注体验胜过拥有

  • 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工作和社会压力,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为能带来快乐、治愈、陪伴和共鸣的产品或服务买单,特别是对抗传统的“先苦后甜”的观念,追求即时满足。并且更愿意花钱去参加音乐节、旅行、打卡独特体验

  • 典型案例:泡泡玛特推出的 IP「THE MONSTERS」(包含 LABUBU)在 2025 年活跃贡献了高达多达 48.1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668%。并且许多人在盲盒拆盒消费后,还会有二次体验产生,在追逐潮流的时候,这一代新世代也在瞄准玩偶个性化装饰需求 LABUBU 娃衣(玩偶的衣服)琳琅满目、风格各异。不单如此,从娃衣、适配 LABUBU 尺寸的眼镜、包包甚至是美甲,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评论称,这种模拟制作过程的体验赋予了每只玩具独一无二的内在含义:“这只玩具独属于我,是我为自己精心挑选的‘毛孩子’。”

4. 视觉优先的沟通习惯、短平快的注意力切换能力

  • 图像和视频的创作、编辑、分享成本极低,以及算法平台鼓励视觉化表达,导致新世代年轻人习惯用表情包、短视频、emoji、滤镜照片来表达情绪,比打长文字更常见。可以用 5 个表情包讲完一段故事,在年轻人中meme 的传播速度比新闻还快。

  • 可以在 3 分钟内完成三件不相关的事(看梗视频、回信息、在线查资料),TA们的信息摄取节奏像刷梗一样——快、碎片化、抓重点。记忆中更多是“标签”和“片段”,而不是完整文章。

5. 跨文化混搭审美是常态,做 “文化海绵” 而非 “文化孤岛”

  • 在音乐、时尚、影视内容偏好上形成了多元混搭,可能穿着日系温柔风穿搭,听的是拉美雷鬼音乐,社交软件里用着中英韩夹杂的 slang。新世代年轻人们不执着于 “我属于某类文化” 的标签,而是更在意 “这些文化能给我带来什么” 的实用主义。这种流动性催生了奇妙的文化融合,创造出属于每个人独有的混搭“Vibe”。

02 新世代年轻创业者趋势

新世代年轻创业者正让创业不再是风险选择,而是对抗不确定性的 “自主方案”,让品牌成为价值观&情感的共鸣载体,让创新能够在全球应用,让创业向更灵活、更开放形态演进

1. 技术驱动的极简创业模式,试错成本更低,“三人独角兽”公司将越来越常见

  • 普遍采用轻资产、高敏捷、高 AI 化的组织形态和经营策略,当 AI Agent 可以完成生成代码、广告素材、寻找销售线索等工作的当下,创始团队通常会化身全能员工,单人使用多种 AI 工具承担多种职能,或达成多倍产出。以及会通过 Upwork 等平台按需雇佣自由职业者,从而更快、更便宜地产出产品、达成 PMF、跑通商业化。

  • 以往 200 万美元或许只够1次产品试错成本,但现在有机会变成至少 3 次试错空间。早期 VC 胜率有望更高,更关注创始团队的开放性、成长性。早期公司可以通过 Agent 和其他 AI 产品每人承担至少 2-3 种职能,并快速实验产品 PMF,以往 300 万美元只能试 1-2 次,现在有机会尝试 10 次。

2. 创业动机与核心驱动力变化:创业比打工反而更稳定

  • 与前几代人相比,新世代的创业动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首先,TA 们对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感到幻灭,认为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恶化的职场环境下,创业反而能带来更好的工作保障、独立性和灵活性。针对年轻人的调查显示,约一半的Z世代渴望创办自己的企业,这比前几代人表现出更强烈的创业意愿。新世代年轻人们普遍认为,成为自己的老板,能够更好地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3. Day 1就面向全球市场,创业的“起跑线”不再分国界

  • 新世代受益于互联网信息平权化、以及 Covid 前的全球化浪潮,让“出海”不再是扩张期的里程碑,而是创业那天的默认设置。TA 们成长于 Github 仓库、YouTube 教程、Reddit 帖子、Discord 社群交织的年代,并且疫情爆发前,全球物流、支付、云服务等 Infra 刚好实现成熟,助力新世代创业者低成本创业。

4. 文化融合的年代,小众细分需求在全球市场也能变成可观TAM

  • 新世代成长于 TikTok 热梗、Netflix 剧集、Spotify 歌单跨语种混剪的算法洪流中,对“异域”与“本土”的边界天然模糊。并且支付、履约、翻译、客服等 infra 的“AI 化&跨境化”让长尾需求不再被语言或货币拆分。原本在传统/线下无法被满足的各类需求,如今叠加全球人口基数,可以升级为众多高付费意愿用户的“小而美”赛道。

5. 不会做没关系,完全可以现学 —— 更具技术素养、更以兴趣和目标驱动持续学习

  • 新世代创业者面对未知领域时,秉持 “现学即战斗力” 的理念。因长期浸润在线上课程、开源社区、技术文档等自主学习生态,TA 们通常具备快速拆解知识、嫁接技能的技术素养基底。

  • 当遇到 AI 系统开发、跨境电商运营等新需求,不会因 “不会做” 却步,而是以兴趣为引擎、目标为锚点,开启敏捷学习模式。比如想搭建 AI 客服工具,可从 Coursera 速通机器学习基础,到 GitHub 克隆开源项目调试,再到结合业务场景迭代优化,短时间内完成从 “门外汉” 到 “实操者” 的转变。

6. 更注重通过内容和价值观来争夺注意力&流量、树立品牌

  • 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传播环境中,传统的营销方式效果减弱,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不再仅仅依赖于功能性,更多地转向情感共鸣。新世代创业者们不再将营销视为成本,而是将其视为核心竞争力,甚至主动拥抱尖锐立场与公共议题,通过价值主张放大传播度。这种基于内容和价值观的运营策略,能够帮助 TA 们精准筛选出与自身文化相契合的种子用户,形成高粘性的用户群,并最终实现口碑传播和业务增长。

  • 典型案例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4926_390.png

  • Duolingo 2024 年全年收入 7.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8%。25 年上半年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月活用户 1.28 亿,同比增长 24%;日活用户 4800 万,同比增长 40%;DAU/MAU 提升 4.3 个百分点,用户粘性持续增强。其中近  30% 的用户是 18-24 岁人群。

  • 作为一家成立已经 13 年的公司,Duolingo 增长靠的不是传统广告,而是一系列搞怪内容(从抖音视频、meme 到品牌联名等等)。其吉祥物一只大绿猫头鹰在抖音上扮演搞笑角色:时而对错过学习的用户「兴师问罪」,时而模仿当红歌曲舞蹈,视频内容脑洞大开又紧贴

  • 流行 meme。这种毫不卖弄课程的娱乐向内容反而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关注,品牌知名度随之飙升。在这个案例中,多邻国成功将自家吉祥物培养成一位「虚拟网红」,持续产出具有话题性的内容与粉丝互动。透过娱乐方式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品牌年轻、有趣、爱互动的形象。

  • Duolingo 内部品牌高级总监分享时,就表示 Duolingo 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对 Z 世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快速反应趋势,以及社群团队的创意自由。 “品牌哲学是,从点子到发布,采取最短的路径,当创意经过多层审核,从法务、公关到 10 几个不熟悉趋势的老板手中流转时,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的直觉式操作,让 Duolingo 可以始终保持真实感。

03 新世代明星创业者正在做什么?

如果说上一代创业者把“数字化”当作一种升级提效手段,那么这一代年轻创业者们则把“AI Native”当成默认起点:先假设 AI 和创新技术可以吃掉一切可重复、可量化的环节,再去反推还有哪些环节值得保留。交付结果,产品的形态、组织形态的边界都正在被重新定义。

更关键的是,年轻创业者们敏锐地将把目光投向了“留下的深层缝隙”,上一代产品在技术限制、思维惯性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只解决了用户最表层的问题,而在体验的流畅性、场景的适配性、个性化的满足度等方面留下了不少缺憾和可发挥的空间。

与传统创业者更倾向于在成熟赛道中寻找细分差异化机会不同,新世代创业者们更擅长从用户那些未被清晰表达、甚至连用户自身都未曾察觉的潜在需求中挖掘金矿,以下便是最直观的一些明星案例。

1. Anysphere(Cursor)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15_540.png

  • 创始人Michael Truell(1999年生人)

美籍,17 岁获 IOI 金牌,就读 MIT 计算机系本科期间与 Amjad Masad、Aman Sanger 共同研发“0ptimize”编译器插件,后演化为 Cursor 原型;2022 年三人辍学全职创业。

  • 公司简介

Cursor 由 Michael Truell、Amjad Masad、Aman Sanger 于 2022 年创立,是一款集成 GPT-4/Claude 等大模型的 AI 驱动程序代码编辑器(IDE),可在本地或云端实时补全、重构、解释、生成整个函数/模块,并支持自然语言指令直接修改代码库。截至 2025 年 6 月,其 ARR 已突破 5 亿美元大关,相较于 4 月中旬披露的 3 亿美元,短短两个月内飙升了 60%。

25 年 6 月完成 9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90 亿美元,由 Thrive Capital 领投,a16z 和 Accel 跟投。老股东包括 OpenAI、Github 前 CEO Nat Friedman 和 Dropbox 联创 Arash Ferdowsi 等。

2. Cluely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18_970.png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22_053.png

  • 创始人Roy Lee(2004年生人)

美籍韩裔,3 岁时随从事珠宝生意的父母移民美国,在哥大就读 CS 专业期间,与同学一起研发 Cluley 产品原型“Interview Coder”,这款工具可以生成实时答案建议,并营造出用户直视摄像头的错觉,即使在屏幕外阅读答案时也是如此,在 25 年 3 月被哥大处以停学一年的处罚后选择辍学创业。

  • 公司简介

Cluely 由 Roy Lee 和 Neel Shanmugam 于 2024 年创立,是一款人工智能桌面助手,可在求职面试、销售电话、考试和会议等虚拟互动中提供实时、隐蔽的支持。该软件的运作方式是,在隐藏的界面中显示实用内容和 AI 生成的回复,在视频通话或在线评估期间,对方无法看到。用户每月支付 20 美元或每年支付 100 美元,即可无限制使用这款备受争议的工具,该公司公开宣称其可以帮助人们“在一切事情上作弊”。

25 年 6 月宣布已完成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领投的 1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截至 6 月底,Cluely 已拥有超过 7 万名付费用户。该产品和创始人以在社交媒体上的煽动性表现和制作精良的争议性视频建立了广泛的出圈知名度。

3. Inventex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24_553.png

  • 创始人Daniel Ruskin(1999 年生人)

是一位跨界技术-法律背景的创业者。14 岁通过自学编程加入 Coinbase,参与核心支付系统开发,持续工作 4 年直至高中毕业;2024 年以纽约大学法学院前10% 成绩毕业,取得专利律师资格,期间参与初创企业专利申请时发现行业痛点(流程低效、信息不透明),成为创办 Inventex 的直接动因。

  • 公司简介

利用 AI 优化专利申请流程,用 AI 把专利申请从“按月计”变成“按天计”。系统三步完成:

  1. 自动解析用户上传的代码、设计稿等原始技术资料,定位可专利的创新点;
  2. 秒级完成全球现有技术检索,并生成可直接递交、符合各国专利局格式的完整申请文本;
  3. 平台签约律师终审后直接提交。   

并且收费模式由传统律所的按小时计费改为固定订阅制,企业可按月/年无限量使用。

目前 ARR 超 25 万美元,客户包括上市公司及科技初创企业,月增速维持翻倍。公司上线一个月内完成 24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达 10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Coinbase 联合创始人 Fred Ehrsam、Cambrian Ventures、Conviction Capital 等知名机构。

4. Mercor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27_786.png

  • 创始人Brendan Foody(2004年生人)

主要负责产品与销售。高中时曾创办数字咨询公司,与公司其他两位联创曾为高中辩论队校友,23 年 1 月,三人以副业形式创立 Mercor,最初为印度程序员匹配自由职业岗位,数月内实现百万美元营收、8 万美元净利润,随后均退学开始全职创业。

  • 公司简介

面向全球的 AI 招聘 SaaS,聚焦软件、法律、医疗、金融等核心行业,已覆盖 46.8 万名候选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和美国。核心功能由三大模块构成:1)智能简历筛选;2)20 分钟 AI 视频面试,含个人经历问答与案例分析;3)候选人匹配 + 薪酬管理。AI 引擎将企业专有数据与 OpenAI 等大模型融合,可预测候选人未来绩效,匹配精度显著优于传统 HR。商业化表现:2024 年月均增速 50%,单月净利润 100 万美元。

2025 年 2 月融资 1 亿美元,估值 20 亿美元,由 Felicis Ventures 领投,Benchmark 等跟投。历史投资人包括 General Catalyst、Peter Thiel、Twitter 创始人 Jack Dorsey 等。

5. Haize Labs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30_287.png

  • 创始人 Leonard Tang(2002年生人)

现为 Haize Labs CEO,2019-2024 年在哈佛大学修读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本科,研究涵盖了对抗鲁棒性、数学推理中的陷阱、计算神经科学、可解释性和 LLM。创业前还放弃了斯坦福的 CS 博士 Offer。团队其他两位联创也为 02、03 年生人,均为哈佛本科同学,并在 UCB AI 研究实验室任研究员。

  • 公司简介

2024 年 1 月成立,开发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对人工智能模型及应用进行“红队”或压力测试,以发现漏洞;Anthropic、OpenAI 和 Scale AI 都使用了该公司服务。24 年 8 月完成种子轮融资 745 万美元,估值 1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 General Catalyst、Pear VC、Stage 2 Capital、Sara Du、Beyond Capital

6. Head AI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33_019.png

  • 创始人 Kay Feng(2002年生人)

现为 Head AI CEO,此前曾为 DORA. AI 的创始团队成员。在 6 个月内实现了用户从 0 到 100 万的爆发式增长,带领产品获得多项行业顶级荣誉,包括 “Product hunt Golden Kitty Awards · 2023 年度 AI 产品”,以及 Product Hunt 平台的“月度、周度、日度产品第一名”。

  • 公司简介

全球首个 AI 驱动的端到端营销自动化平台。该公司旨在通过 AI,重构效率低下且高度依赖人力的传统红人营销(Influencer Marketing)行业,解决广告主普遍面临的效率、成本及效果量化难题。产品一站式整合了红人内容营销、联盟营销(Affiliate Marketing)及邮件营销的解决方案矩阵,通过 AI Agent 与大模型技术,平台实现了从达人筛选与精准匹配、内容策略生成、合作管理、效果预测到数据归因的全流程自动化。已连续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初心资本、金沙江创投、锦秋基金等。

7. 起源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35_353.png

  • 创始人 王梓昂(2002 年生人)

现为起源未来 CEO,全栈工程师。从初中开始参加 VEX 航模比赛等,高中时期带队参加 First 系列比赛,荣获北部赛区积分第一,省部级到国际级二十余项科技创新竞赛奖项。重庆大学李泽湘班(明月科创实验班)背景,自动化无人机实验室创始人。

  • 公司简介

高端异形冰生产设备的研发及销售商,填补全球没有低门槛制作高质量异形冰设备的空白(市场上的制冰机大多低密度且融化速度快,并且没有办法满足用户在饮酒文化中对于异形冰的诉求,过往的采购方式是工厂采购/手动切冰),未来公司将会针对饮料(冰饮)制备相关的品类及相关配件进行研发和生产销售。已连续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初心资本、Monolith。

8. Corespeed

微信图片_2025-09-18_135337_737.png

  • 创始人 严訸(2002年生人)

现为 Corespeed 创始人,从 12 岁起就展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热情,曾复现电磁炮、特斯拉线圈等项目,大学期间就通过通过 Demeter Box 项目获得第一桶金、并斩获多个黑客松大奖,主导或参与开发了多个项目,如 ESGrow 机械手、滑雪机器人、脑机接口外骨骼、QuickGPT 等。

  • 公司简介

CoreSpeed 是一家专为 AI Agent 设计的端到端基础设施提供商,致力于成为 AI Agent 时代的“Heroku + Cloudflare”,解决当前 Agent 开发门槛高、部署困难、运维复杂的痛点。公司提供一个由两大核心组件构成的一体化平台。1) Zypher Agent Framework:一个即将开源的通用 Agent 开发框架,旨在通过模块化组件和标准化的开发范式,极大简化 Agent 的构建过程。2)CoreSpeed PaaS:一个专为 Agent 设计的部署与运维平台,提供秒级启动、用户级安全沙箱和全球优化网络,将开发者从繁重的 DevOps 工作中解放出来。其核心业务是将 Agent 从“代码”无缝转化为“生产级服务”。

已连续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初心资本、百度风投。

04 Beta 世代面临的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Beta 世代定义:2025 年-2040 年生人

1. 作为 AI 原生代,将与 AI 建立更深的交互 & 信任关系

  • 相较于互联网原住民的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Beta 世代将会是 AI 随时陪伴在身旁的一代。对 TA 们来说,AI 不是后天学习使用的工具,而是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交互的生活元素。睡前故事可能是 AI 陪伴产品根据白天聊天内容而生成的,学习时可能是 AI Mentor 产品个性化生成的内容与教学方式,逛街时可能是 AI 眼镜的 Agent 陪伴进行比价和分析。

  • 这种从出生就建立的深度连接,让 Beta 世代对 AI 的信任度会远超 Alpha 世代与Z世代,也让 TA 们天生具备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思维模式 —— 不是对抗或依赖,而是像使用自己的双手一样,自然地借助 AI 拓展能力边界。

2. AI 和机器人对就业结构造成冲击,职业路径和组织架构将迎来全新调整

  • 2025 年 AI 已导致全球科技行业超 78,000 个岗位消失(日均裁员 491 人),微软、IBM 等企业明确将裁员归因于 AI 接管 HR、基础编程及客户支持等重复性工作。基础岗位未来将持续大规模被替代,并且让 Beta 世代直接面临职业阶梯断裂风险,传统职业路径中,初级岗位本是晋升中高层的跳板和前置条件,但 AI/机器人将有概率直接抽离这一阶段,使得 Beta 世代年轻人需要从职业起点就需具备一定高阶技能才能胜出。

  • 对 Beta 世代而言,职业生涯的安全不再源于单一技能,而是需要终身学习能力、跨域整合协调能力、以及新兴领域开拓能力等更高阶的维度。

  • 执行重复性工作的人类劳动力正被 Agent 逐渐替代,新型的岗位也逐渐出现(例如 AI 伦理专家、通才工程师等)。Agent 从工具正变成同事,接下来还会变成中层小领导。组织形态将迎来全新可能性,传统团队的边界变得模糊,会看到更多为特定任务而临时聚合的"Agent 集群"。

3. AINative 带来的个性化成长路径,驱动追求更深度定制化的消费与体验

  • Beta 世代在 AI 的陪伴下成长,习惯了 AI 根据他们的偏好生成个性化内容、教学方式和购物推荐 。因此,他们将对“千篇一律”的产品或服务会感到厌倦。未来的消费将更加注重深度个性化,例如,一件衣服可能根据他们的体型和喜好进行 AI 设计和定制,一次旅行计划将完全由 AI 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情绪状态来规划,这将是常态。

好了,一趟“Z 世代与 Alpha 世代”深度探险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有没有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液态生存”到“AI 原生”,再到那些敢于辍学、敢于“作弊”、敢于用 AI 重塑一切的年轻创业者们,他们正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定义未来。

他们不再等待,而是选择主动出击,让创业成为对抗不确定性的“自主方案” 。他们是真正的“文化海绵” ,在信息洪流中汲取养分,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Vibe” 。

或许屏幕前的大家会问,那我们呢?当 AI 和机器人正在大规模取代基础工作,未来的职业阶梯变得岌岌可危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可能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终身学习、跨域整合、以及最重要的,将 AI 视为协作的伙伴,而不是对抗的敌人。

所以,是时候松动下那些固有观念了,这艘开往未来的船已经起航,要不要一起上来,共驶向未来?

最后,不论你是向左的 Z 世代,还是向右的 Alpha 世代,只要你有想法、热爱创业,请将你的 BP 投递至 bp@monadventures.com,初心会认真查阅邮箱里的每一封 BP,并且联系那些我们有意向的项目。

大湾区到底“癫”了么 | 初心活动

做陪伴创业者
最早的投资机构

初心是积极布局新兴业态的早期股权投资基金,专注于企业级软件、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我们致力于捕捉因科技赋能而改变行业格局和通过软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运营的优秀企业,进行投资布局。欢迎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